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63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24篇
教育   1520篇
科学研究   288篇
各国文化   12篇
体育   142篇
综合类   82篇
文化理论   8篇
信息传播   191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73篇
  2020年   77篇
  2019年   81篇
  2018年   62篇
  2017年   71篇
  2016年   76篇
  2015年   63篇
  2014年   130篇
  2013年   268篇
  2012年   167篇
  2011年   127篇
  2010年   105篇
  2009年   89篇
  2008年   115篇
  2007年   132篇
  2006年   104篇
  2005年   102篇
  2004年   82篇
  2003年   80篇
  2002年   59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195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1 毫秒
1.
William James (1919) characterises hypotheses as either live or dead. A hypothesis is live when it is taken into account as a ‘real possibility’. We follow James’ suggestion to not attribute intrinsic properties to hypotheses, but rather investigate how they came into being and look at the effects they generate. Expectations of digital technologies are a topic of vivid debate in the insurance industry. Before these expectations can become ‘live’, they have, in the first place, to be generated by market devices. We investigate how the reinsurance blogpost platform Open Minds functions as an ‘expectation generation device’ on the future of insurance markets. Combining Beckert’s work on the role of fictional expectations with the pragmatist turn in sociology of markets, we propose to study ‘expectation generation devices’, provoking expectations on economic markets. In our empirical analysis, we demonstrate the explicit fictional character of the Open Minds contributions, and analyse how a contained space of openness is generated to provoke expectations. We demonstrate how Open Minds can become live through circulation to other expectation generation sites in the insurance industry and beyond. We conclude by reflecting on the importance of expectation generation devices as a particular type of market devices.  相似文献   
2.
对散手推广普及若干因素的思考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散手的普及推广应致力于发掘其民族特性,其当务之急是提高观赏性.因此必须注重规则的完善.  相似文献   
3.
章对内、外部视觉表象和动觉表象的定义进行了阐述;就内、外部视觉表象和动觉表象对运动成绩的影响,以及对这种影响的解释等进行了综合分析;讨论了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并指出了今后该类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视觉时代"奥运会开幕式教育意义的消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以视觉传媒为主的时代,奥运会开幕式因为媒体暴力和霸权作用而发生了许多质的变化,其中最让人担忧的就是其教育意义的淡化,甚至消退。而开幕式的教育意义是顾拜旦等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先驱设置开幕式等仪式的最根本目的。比较了视觉时代前后开幕式的变化,探讨媒体导致了哪些变化以及变化的机制。在此基础得出视觉时代的开幕式正逐渐丧失了其基本的奥林匹克教育意义等结论。  相似文献   
5.
内隐学习是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Reber首先提出内隐学习概念,近年来对内隐学习又有了新的界定。内隐学习有五个特性:自动性、抽象性、理解性、抗干扰性、三高特征。内隐学习的研究方法包括:人工语法、视空概念、概率学习、序列反应时任务。近年来对内隐学习的潜在机制有了很多全新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6.
Digital documents in the networked information environment fundamentally change the ways that visual materials can be used in education and scholarly discourse. These new uses raise questions about research library strategies with regard to digitized visual materials as a part of their collections, challenge assumptions underlying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for images and their scope, and offer ways in which visual literacy can become a more integral part of the common educational experience.  相似文献   
7.
书法欣赏与美的再创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书法欣赏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书法欣赏的第一视觉印象常常是书作的神采、气韵,在审视它的章法,剖析它的结字、用笔,由书作的意象,而联想到生活中种种事物,作者的创作环境和思想活动,从而领会出作品的美。因此,书法欣赏的过程,是观赏者的“美的再创造”过程。  相似文献   
8.
将表象训练的原理运用于背越式跳高技术的教学过程中,为改进传统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和尝试.  相似文献   
9.
对盲童体育教学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我国盲童体育教学已具有一定的基础和经验。由于盲童体质总体水平较低,个体间差异较大,提高其体育教学质量,促进盲童身心发展,是很重要的。盲童体育教学内容有游戏、体操、田径、铃球、定向行走、游泳、反应练习等;教学方法有讲解法、触摸法、信号引导法、消除恐惧法、练习法、游戏法等;体育教学应从盲童身心特点出发,注重区别对待(特别是盲的程度、致盲时间的区别),循序渐进,以有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0.
运动员视觉动作反应准确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反应的准确性为指标,比较了5名受试者在静止、慢走、快走、慢跑和快跑5种状态下的视觉动作反应成绩。结果表明,当视觉刺激呈现的频率不变时,受试者在静止状态下练习所得的视觉动作反应的准确性,在快走、慢跑和快跑状态下会有所下降;在活动状态下反复练习,可以提高该活动状态下的视觉动作反应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